这几天,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部分松绑,全国人民迅速分裂成几大阵营。“放开”,几乎成了继中西医、司马南、周带鱼之后,朋友圈又一重磅试金石。
一边是部分人额手相庆:毕竟被封得太久,眼看自由可期,幸福来得太突然;另一边是另外一群人发泄不满:正是疫情高峰,说不管就不管,以后还怎么敢上街?
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逐渐放松是必然的。不同的阶段须得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目前病毒的特性和传播特点,再严防死守不惜代价不计成本,首先迎来的可能不是战疫的胜利,而是经济的崩溃o(≧口≦)o。另一方面,防控政策的放松,必然会带来阶段性的“暴发”,无论是社会、政府、企业、还是人民群众,都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须知疫情是社会现象,政府当仁不让要负起主要的责任,所以有些政府的公告里说大家“自求多福”,绝对是一种毫无责任感的甩锅;抗疫三年,层层加码的懒政绵绵不绝且愈演愈烈,对于疫情的关注远远超越了对于法制与责任的尊重是个重要原因;9不准几乎从未全面落地,而20条从出台到如今,也不敢说是完全实施,如果不是最近中央的重拳出击,可能也是一纸空文。同时也必须认清:做好个人的防护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所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等,这些在疫情初起阶段就被反复宣传且验证过的有效措施,是时候再拿出来继续广而告之了。
防疫政策的有了较大的放松是事实,公共场所不再查验两码,原来天天必做的核酸也突然就不需要了,对大家生活、工作上带来的便利是肉眼可见的。但也不能否认这一步看起来跨得的确有点大,昨天晚上还被社区大喇叭喊着去排队采样,0点一过就啥都不要;昨天返乡进城的车还绵延数里龟速挪移就为了等待卡口人员瞄一眼“报备”记录,今天就一路畅通没人搭理,人们三年来好不容易养成的“生活”习惯突然巨变,不适应才是正常的感觉。
一头要反对利益集团对于防疫抗疫公共政策的绑架,防止在任何层面出现社会管理政策调整的反复与倒退,争取迅速平稳渡过将要到来的小高峰,为社会经济生产生活进一步松绑,让绝大多数人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经济运转当中。还有一头要重视相对比例较低但是同样重要的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感染风险,对于高危人群的防护加强是抹平感染高峰的必要手段,而医务人员的重点防护,则是为确保公共医疗资源保持战斗力,是抗疫的底牌。
相信“动态清零”的政策,国家的这些措施都是经过科学论证和认真研究的;有些人说目前的放开宣告“动态清零”的失败与被放弃,其实真的是胡扯;那些报怨放开的步子迈得太大,指责不是“死守”就是“躺平”而中间没有过渡的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国家的政策其实一直在调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从第一版出到了第九版,每一版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问题是,地方和基层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却几乎是一成不变,所以才把一个渐变的过程生生整成了“突变”。也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逐渐回归正常,因为科学地证据表明,病毒的特征特性与大流行初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已经有医学专家在讨论,在病毒已经几乎不感染肺部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把“新冠肺炎”这个名字改一改?
社会如此分裂,个人认为这既是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情况的反映,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生活圈层的人必然对同一政策做出不同意见的反馈;也是各种势力狗牙交错相互试探的表现,不明情况的懵懂百姓,封装已久的憋屈群众,利益集团,境外反动,带节奏的公敌大V,博人眼球的自媒体与见风使舵的两面派们,有的在圈里,有的在圈外,但无一例外都在推动舆论的发展。
未来一定是可控的,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而已,我们坚持了三年,牺牲了巨大的利益,才坚守到目前可以逐步放开环境与时机,不要犹豫,更不能错过。同时也一定能渡过难关,重新起飞,社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不会变,顺应社会的发展,不要跟时代的潮流硬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