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几条关于新冠病毒的,也许有的你不知道

  1. 关于上海2022年春季的疫情,新冠疫情累计确诊630337例,死亡588例(病死率0093%)。当时全国人民都在骂上海,但是现在许多地方都体会到了上海当时的压力,关键是:他们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上海做得好,好尴尬……
  2. 与两年前的原始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的特点:
    • 病毒载量高
    • 传播力超强
    • 潜伏期短
    • 传代速度快
    • 经气溶胶传染增多
    • 无症状和轻症多
    • 绝大多数不累及肺
  3. 确诊治愈又复阳病人基本无传染性
    • 复阳或复发的新冠康复者,并没有引起周围人群的感染或传染。
    • 对复阳的人群进行研究,采集鼻咽、咽喉和肛门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培养,结果均未培养到病毒;
    • 对复阳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没测到完整的病毒序列,提示这些核酸复阳的标本,其实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换言之,是“死病毒”,没有传染性;
    •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证明核酸复阳者没有传染性。
    • 估计目前的政策跟这个研究结果有不小的关系。
  4. 关于PPE的问题
    • PPE的正确“脱卸”比“穿戴”更重要!许多医务人员或者防疫人员染疫,不是因为PPE防护不够,而是不会或者没有严格遵循PPE的脱卸规范,比如先摘了口罩再脱防护服,从而造成病毒感染。
    • 上一条很重要,在目前逐渐放开形成的第一个高峰,尤其是社会防疫人员与病毒接触的几率会有数量级的增加,如果不能规范穿脱PPE,那么将大大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 因为这些人直接与公众接触,所以可能造成更大的传播风险。
  5. 新冠病毒在物表的存活时间,究竟多长?
    •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发放消毒剂,指导消毒剂的尝试配比及使用。
    • 对可浸泡衣物如内衣物等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浸泡消毒30分钟,也可用60°C以上的温水烫洗衣物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 对不宜清洗的织物如外套,在患者出院前给予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正反面各照射30分钟以上或使用臭氧床单元消毒机进行消毒,装入干净袋子;
    • 大面积物表如行李箱可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采用75%乙醇或消毒湿巾表面擦拭消毒。
    • 将行李打包消毒后送至隔离病区门口处,由医务人员两次对外包装进行擦拭消毒。
    • 患者使用后的床单、被套、枕套:应参照感染性织物处置,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者水溶性包装袋封装后机械清洗消毒,热力干燥。
    • 患者使用后的床垫、被芯、枕芯:如为防水,可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如非防水,可采用床单元消毒机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6. 叫外卖、开包裹,究竟风险有多大?
    • 实验室病毒培养是在玻璃皿表面,存活时间长。
    • 实际物品表面不平整,病毒存活时间会相应缩短。
    • 只要做好表面消毒,基本可以应对。
  7. 加强新冠脆弱人群的识别与防护
    • 容易重症和暴发:养老院、康复、血透等;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能放开,要重点保护;近期的政策有明确的要求;
  8. 保存医务人员战斗力,减少院内传播风险。医务人员就是医疗资源的重要部分,保护医务人员就是防止医疗挤兑发生的重要举措。
    • 从事急诊、发热门诊、ICU、肿瘤放化疗、血透、移植、血液疾病、老年疾病诊治等工作的医务人员,加强新冠监测和自我防护。
    • 优化新冠诊治相关人员防护级别,建议取消防护服。(防护服改隔离衣,负担能减轻很多
    • 出现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抗原检测。
    • 医务人员尤其是重点岗位,需完成疫苗接种,并监控抗体水平。
    • 医务人员如新冠感染,优先使用抗新冠药物 Paxlovid等,缩短病毒排毒时间。
  9. 第九版对疫苗接种描述的变化:
    • 将疫苗可以“预防感染”改为可以“减少感染和发病”;最近有些公众号也在炒这个问题,说是疫苗并不能预防感染;
    • 指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降低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实践和数据表明,可有效降低重症率;
    • 可接种,改为“均应接种同时强调加强针”。
  10. 最后自己凑一条,很多人说广州和保定的感染症状不一样,是不是被投了不同的病毒变种?根据美国同学的亲历和对周围的观察:
    • 许多人感染后的症状的确很轻,跟感冒类似;这类人大多接种过疫苗加强针;
    • 有些人会高烧,而且连续3-5天,夜间几乎退不掉,浑身疼痛;多发于没有接种加强针的人群;
    • 美国医生居然不建议接种过疫苗的感染者在有症状期间使用抗病毒药物,只是建议对症治疗,发烧就退烧、疼痛就吃止痛药。